TCP/IP四层模型

TCP/IP网络协议栈分为应用层(Application)、传输层(Transport)、网络层(Network)和链路层(Link)四层。源/目的端口号:表示数据是从哪个进程来,到哪个进程去;
32位序号/32位确认号:后面详细讲;
4位TCP报头长度:表示该TCP头部有多少个32位bit(有多少个4字节);所以TCP头部最大长是
15 * 4 = 60
6位标志位:
URG :紧急指针是否有效
ACK :确认号是否有效
PSH :提示接收端应用程序立刻从 TCP 缓冲区把数据读走
RST :对方要求重新建立连接;我们把携带 RST 标识的称为 复位报文段
SYN :请求建立连接;我们把携带 SYN 标识的称为 同步报文段 FIN :通知对方,本端要关闭了,我们称携带 FIN 标识的为 结束报文段
SYN:请求建立连接;我们把携带SYN标识的称为同步报文段FIN:通知对方,本端要关闭了,我们称携带FIN标识的为结束报文段
16位窗口大小:后面再说
16位校验和:发送端填充,CRC校验。接收端校验不通过,则认为数据有问题。此处的检验和不光
包含TCP首部,也包含TCP数据部分。
16位紧急指针:标识哪部分数据是紧急数据;
40字节头部选项:暂时忽略;
TCP 对数据传输提供的管控机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安全和效率。
这些机制和多线程的设计原则类似:保证数据传输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传输效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TCP/IP四层模型》
文章链接:https://zhuji.vsping.com/5091.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