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是世界上最主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其产品种类繁多,服务十分全面。然而,对于在大型企业中使用Oracle数据库的客户来说,三个最重要的服务分别是安全、可靠性和管理性。这篇文章将对这三个服务进行详细介绍。 一、安全 对于企业来说,数据安全是至关重要的。Oracle DBA使用以下措施来维护数据库的安全: 1. 数据访问控制 DBA可以防止非授权用户访问数据库系统。为此,可以创建一些授权账户来限制访问用户可以执行的命令。此外,管理员可以创建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来控制不同角色的访问权限。前提是正确的了解了数据库 2. 密码安全 Oracle DBA应该强制用户在每次登录时更改密码,并定义最低密码标准以保证密码复杂度。此外,应该定期更换各个用户的密码。 3. 数据加密 Oracle DBA可以使用各种技术来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这些技术可以是对数据进行加密,或者对传输通道进行加密(如SSL)。 4. 审计跟踪 审计跟踪是记录用户何时、以及何种方式来访问数据库的过程,以及他们执行的操作。Oracle DBA可以使用数据库日志来进行审计跟踪。 二、可靠性 Oracle数据库系统是为企业应用程序高可用性而设计的。为此,它提供了以下功能: 1. 备份和恢复 Oracle DBA可以创建数据库备份,以便在数据丢失或系统崩溃时进行数据库恢复。备份可以备份到硬盘、磁带或网络上。 2. 数据复制 Oracle数据库支持多种数据复制技术,包括同步和异步复制。同步复制技术可以确保在分布式环境下的循序渐进的数据一致性。 3. 多实例 Oracle支持在多个实例上运行同一个数据库。这意味着,在一台主机崩溃时,可以在另一台主机上继续运行数据库。 三、管理性 Oracle DBA需要保证数据库系统高效的运行,可靠性和可及性,并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以下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工具提供的功能: 1. 系统监控 Oracle的Database Control和Enterprise Manager是可以自动监控数据库所有部分的可视化管理工具。它们能够检测资源的问题,如硬盘容量、CPU使用率和内存利用率等,并提供有关性能和报警的报告。 2. 自动任务 Oracle DBA可以定义自动任务来替代繁琐的操作,如定期备份、定期收集数据库统计信息和压缩表等等。 3. 性能优化 Oracle提供了许多工具和技术,使DBA能够发现性能问题并对其进行优化。例如,性能调整仪、AWR报表、SQL调整助手等。 结论 在今天的商业环境中,Oracle数据库是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保护企业的数据免受黑客和竞争对手的威胁,DBA必须实现高级安全措施。为了保持企业应用程序的可用性和可靠性,DBA必须采取备份和恢复措施、数据复制和多实例。DBA应该使用高效的管理工具来保持数据库完整性和性能优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据库技术无疑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Oracle数据库则是其中的佼佼者。Oracle数据库不仅提供了可靠稳定的数据存储,还具备着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无疑是企业级应用中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在智能化浪潮的冲击下,Oracle数据库也在不断深化智能化场景的应用。29345的世界也因此发生了神奇转变,本文将以Oracle数据库智能化为线索,探讨智能化的神奇之处。 智能化场景应用 Oracle数据库自身就拥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而随着、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Oracle也不断拓展了其智能化场景应用的能力。 例如,Oracle的云平台,以其强大的算法模型,提供了基于机器学习的高速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等解决方案,可用于智能推荐、异常诊断、预测分析等多种应用场景。此外,Oracle的自动化部署和自动化管理技术也为企业提供了高效安全的数据管理和运维服务。 即使在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复杂计算场景下,Oracle数据库也展现出了其强大的性能和智能化能力。例如,Oracle在运用稀疏矩阵算法处理7.5亿个网页的排序指标时,使用了分布式计算、内存计算和多核心计算等技术,通过分布式算法极大地加快了计算速度,同时也提升了运算效率。 智能化安全管理 安全一直是数据库架构设计和运维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Oracle数据库力求实现数据的安全可靠,并且在智能化的技术发展时新加入多方面的安全保障措施。 例如,Oracle数据库为运维人员提供了完整性保障措施,包括数据加密、数据备份与恢复以及数据传输安全措施;同时,Oracle也为运维人员提供了智能化解决方案,通过内置的权限管理和访问控制系统,对数据进行保护。 此外,在智能化安全管理方面,Oracle一直领先于竞争对手,例如2018年Oracle发布的新版数据库为其用户提供了智能化的数据库加密方案,通过智能算法预测未来隐患的发生,从而降低了数据被泄露的可能性。 Oracle数据库的智能化能力为29345的世界带来诸多便利。随着智能化的技术应用进一步深化,我们相信Oracle数据库也将在不断实践和探索中创造更多的智能化应用场景,为企业应用提供更为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在Oracle数据库中,事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一组相关操作,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单元操作。在执行事务时,为了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通常需要将事务内的所有操作都执行成功才能进行提交,否则会回滚到上一个保存点。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数据库的性能限制,提交次数过多可能会对性能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对提交次数进行优化。 本文将介绍一些优化提交次数的技巧,希望能够对有需要的读者有所帮助。 一、使用延迟提交 延迟提交是指将事务的提交操作推迟到一定条件满足后再执行。在Oracle数据库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参数来实现延迟提交,例如: ALTER SESSION SET COMMIT_WRITE = BATCH NOWT; 这里的BATCH表示延迟提交模式,只有在缓存区中的事务数量达到一定值后,Oracle才会进行提交操作。这样可以减少提交次数,提高性能。 二、使用批量提交 批量提交是指在一个事务内执行多个操作后,进行一次提交。这样可以减少提交次数,提高性能。在Oracle数据库中,我们可以使用PL/SQL语言实现批量提交。例如: BEGIN FOR i IN 1..1000 LOOP INSERT INTO table1 VALUES(i); IF MOD(i, 100) = 0 THEN –每100条数据进行一次提交 COMMIT; END IF; END LOOP; COMMIT; END; 这里的COMMIT表示在插入1000条数据之前,每插入100条数据就进行一次提交操作。这样可以减少提交次数,提高性能。 三、使用自动提交机制 自动提交是指在每个操作执行完成后,自动进行提交操作。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开发人员的代码量,但是也需要注意提交的过程可能会对性能产生影响。在Oracle数据库中,我们可以使用以下代码开启自动提交: SET AUTOCOMMIT ON; 这样,在执行每个操作后,Oracle会自动进行提交操作。 四、使用分布式事务 分布式事务是指在多个不同的数据库之间执行的事务。在分布式事务中,由于不同数据库之间的通信,提交次数相对于单一数据库就更加频繁,因此需要对提交次数进行优化。在Oracle数据库中,我们可以使用分布式事务中的两阶段提交来减少提交次数。 在第一阶段中,每个数据库将事务结果先保存在本地,然后通知协调者并请求提交。在第二阶段中,协调者会对所有参与者进行确认,如果所有参与者都可以进行提交,则通知所有参与者执行提交操作。 优化Oracle事务中的提交次数是提高系统性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本文介绍了一些实用的技巧,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构建高效的H2数据库与Oracle的融合架构 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数据库架构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作为一种新型的关系型数据库,H2数据库具有众多的优势,如内存优化,高速性能等。同时,Oracle数据库也是广受欢迎的关系型数据库,尤其在企业领域应用广泛。为了更加高效地利用两种关系型数据库的优势,我们需要构建高效的H2数据库与Oracle的融合架构。 一、H2数据库介绍 H2数据库是一种内存数据库,它并不需要安装,只需要下载H2 jar包,便可以将其集成到Java应用程序中。在不需要高并发读写的场景下,H2数据库具有很高的性能,它的访问速度比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快得多。同时,它支持多种模式,如Embedded、Server、Cluster等,非常方便地使用。 二、Oracle数据库介绍 Oracle数据库是一种商业关系型数据库,其稳定性和数据可靠性被广泛认可。在企业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对于大型企业来说,Oracle数据库无疑是最主要的的选项之一。同时,Oracle数据库支持分布式部署和高可用性配置,技术稳定性大大提高。 三、融合方式 1、通过JDBC连接Oracle数据库 借助JDBC,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连接Oracle数据库,同时也可以在可靠性、性能等方面进行优化。我们需要将Oracle驱动jar包导入到项目中,在Java代码中使用一下方法: Class.forName("oracle.jdbc.driver.OracleDriver");Connection con =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url, user, password); 其中,url、user、password参数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配置。 2、使用JPA框架 实际上,使用JPA框架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JPA框架是Java Persistence API的缩写,它是一种数据持久化模块,提供了一组API,可以方便快捷地对数据库进行CRUD操作。在使用JPA时,需要在项目中引入相应的jar包,并进行配置,具体代码如下: org.springframework.boot spring-boot-starter-data-jpa 同时,在Java代码中,也需要进行相关的配置,如下: @Configuration@EnableJpaRepositories(basePackages = "com.example.demo.repository")@EnableTransactionManagement@EnableJpaAuditingpublic class H2DatasourceConfig {} 在实际应用中,JPA框架对数据结构的映射及与数据库的交互是非常简单的,同时也能够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四、性能优化 1、使用数据库连接池 连接池是一种管理数据库连接的技术,它能够提高多个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库请求效率,同时还可以降低服务器的压力和资源消耗。常用的连接池有Apache Commons DBCP和C3P0等,对于高并发的系统,连接池可以有效地提升性能。 2、合理配置索引 针对Oracle数据库,合理的索引配置可以提高数据查询的效率,减少数据读取的开销,从而加快查询速度。因此,我们需要关注索引的设计,以优化查询操作性能。 五、总结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H2数据库和Oracle数据库具有各自的优势,其兼容性也确实是很好的。对于企业应用场景,我们可以利用JDBC或JPA框架来实现二者的融合,同时还需要在性能优化方面进行合理的配置和设计,以使得数据库结构和应用程序能够相互配合,取得更好的效果。
Oracle 20c带来新奇特性,助力企业腾飞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企业对于信息化的要求逐渐提高,尤其是对于数据库系统的需求更是愈发迫切。作为全球领先的数据库技术提供商,Oracle公司一直致力于研发更先进的数据库系统,为企业客户提供更为优秀的服务。近日,Oracle公司推出了Oracle 20c数据库系统,这款新产品带来了许多新奇特性,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Oracle 20c数据库系统采用了“多租户架构”,这是一种全新的数据库系统架构方式。所谓“多租户”,是指数据库系统可以将一个物理机器的资源划分为多个逻辑实例,每个实例有自己的数据库、用户、存储、网络等资源,实现了资源的隔离性。这种架构方式的好处在于可以大幅度提高数据库系统的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的运维成本,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Oracle 20c数据库系统还采用了“自动化运维”的理念。在这个系统中,数据库管理员只需要进行简单的设定,系统就可以完成大部分的运维工作,如备份、恢复、性能优化等,大大减少了人力投入。此外,该系统还支持分布式数据管理,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的海量数据存储和分析需求。 此外,Oracle 20c数据库系统还引入了诸多新的技术,如图形化机器学习工具、基于容器的数据库实例管理、多项安全加固措施等,这些技术的加入使得该系统更加智能、安全、可靠、易用。 从性能方面来看,Oracle 20c数据库系统拥有更快的查询速度和更高的吞吐量,这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好处。在实际的应用中,Oracle 20c数据库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处理各种数据,支持多种数据类型的存储和管理,同时提供了高可用、灵活扩展和强大的安全防护等核心功能。 综上所述,Oracle 20c数据库系统是一款性能更佳、功能更全面、安全更可靠、运维更高效的数据库系统产品。它采用了全新的多租户架构,支持自动化运维和分布式数据管理,同时引入了众多智能化技术,具备更快的查询速度和更高的吞吐量,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信息化建设的挑战,实现更好的发展和壮大。为了感受Oracle 20c带来的不同,我们可以看一下简单的SQL语句的不同: 1. 11.2.0.4 XE (old version) select object_name from all_objects where object_name = ‘DBMS_OUTPUT’ and owner = ‘SYS’; 2. 19.3 EE / 19.10 XE nvarchar2 select column_name, data_type, char_used, data_length, char_length from all_tab_cols where table_name = ‘T2’ and owner = ‘MDW’ order by column_id; 3. 19.10 XE varchar2 select column_name, data_type, data_length from all_tab_cols where table_name = ‘T2’ and owner = ‘MDW’ order by column_id; 4. 20.2 XE varchar2 select column_name, data_type, data_length, char_used, char_length from all_tab_cols where table_name = ‘T2’ and owner = ‘MDW’ order by column_id; 上面的SQL语句中,第一个是11.2.0.4版本的SQL语句,第二个和第三个查询都是在19.x版本中的,最后一个是在20.x版本中的,在20c中新增了char_used 以及 char_length和大多数数据库的数据类型对应更加的规范,特别是在varchar2类型中。 综合来说,Oracle 20c数据库系统是数据库系统新的标志,它不仅实现了数据库系统的功能升级,同时提供了更为全面和高效的解决方案,助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更上一层楼。
MySQL XA事务命令简介 在分布式系统中,XA是一种常见的事务协议。它是为了解决分布式事务的问题而产生的。XA协议可以在不同的数据库或资源之间进行事务控制,它包括两个步骤:第一个是将局部事务标记为全局事务中的一个参与者;第二个是在全局事务的上下文中执行操作。 在MySQL中,XA事务同样可以使用XA协议来控制。 下面是一些关于MySQL XA事务的基本知识和命令: 1. 开始XA事务 XA事务的开始是通过XA START命令完成的,它的语法如下: XA START xid [JOIN | RESUME] 参数说明: xid:全局事务标识符,可以是任意长度的字符串。 JOIN:表示加入一个已存在的全局事务。 RESUME:表示恢复一个已经存在但未提交的全局事务。 2. 结束XA事务 XA事务的结束是通过XA END命令完成的,它的语法如下: XA END xid [SUSPEND | HEURISTIC] 参数说明: xid:全局事务标识符。 SUSPEND:表示暂停当前事务,可以用于支持嵌套事务。 HEURISTIC:表示回滚当前事务,如果有必要的话,还会回滚整个全局事务。 3. 准备XA事务 XA事务的准备是通过XA PREPARE命令完成的,它的语法如下: XA PREPARE xid 参数说明: xid:全局事务标识符。 4. 提交XA事务 XA事务的提交是通过XA COMMIT命令完成的,它的语法如下: XA COMMIT xid [ONE PHASE | TWO PHASE] 参数说明: xid:全局事务标识符。 ONE PHASE:表示一阶段提交。 TWO PHASE:表示二阶段提交。 5. 回滚XA事务 XA事务的回滚是通过XA ROLLBACK命令完成的,它的语法如下: XA ROLLBACK xid [WORK | ONE PHASE | TWO PHASE] 参数说明: xid:全局事务标识符。 WORK:表示回滚当前事务,不回滚全局事务。 ONE PHASE:表示一阶段回滚。 TWO PHASE:表示二阶段回滚。 由于XA事务有许多步骤需要控制,所以在使用XA事务时建议使用一个事务管理器,例如Bitronix或Atomikos。这些管理器可以自动执行XA事务的各个操作,并提供了一组简单易用的API来操作XA事务。 参考代码: 使用Bitronix实现XA事务 1. 添加Bitronix的Maven依赖 org.codehaus.btm btm 2.1.4 2. 创建Bitronix的事务管理器、数据源和连接池 // 事务管理器 BitronixTransactionManager transactionManager = TransactionManagerServices.getTransactionManager(); // Mysql数据源 MysqlXADataSource mysqlXADataSource = new MysqlXADataSource(); mysqlXADataSource.setUrl(“jdbc:mysql://localhost:3306/test”); mysqlXADataSource.setUser(“root”); mysqlXADataSource.setPassword(“password”); // 连接池 PoolingDataSource poolingDataSource = new PoolingDataSource(); poolingDataSource.setUniqueName(“mysql”); poolingDataSource.setMaxPoolSize(10); poolingDataSource.setMinPoolSize(0); poolingDataSource.setMaxIdleTime(30000); poolingDataSource.setAllowLocalTransactions(true);...
Oracle升级到11.14:带来全新系统架构 随着企业应用的不断发展,Oracle成为了市场上使用最广泛的数据库之一,其稳定性和安全性都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然而,随着IT技术的不断更新,原有的系统架构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升级成为了必须之举。本篇文章将介绍Oracle升级到11.14版本后,带来的全新系统架构。 一、Oracle 11.14版本带来的新功能 1. 安全性提升 Oracle 11.14在安全性方面进行了很多改进,包括对数据加密、用户权限管理、访问控制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其中,对于数据加密方面的改进最为明显,用户可以采用更加安全的AES算法来加密敏感的数据。 2. 性能提高 Oracle 11.14在性能方面进行了一系列优化,包括对于内存使用、查询优化等方面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进。在内存管理方面,Oracle 11.14采用了更为高效的技术,大大降低了内存的占用率,在查询方面也进行了大量优化,提高了响应速度和效率。 3. 新增功能 Oracle 11.14除了优化原有的功能之外,还新增了一些实用的功能,例如,在数据库管理方面,新增了自动备份和恢复功能,方便用户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和维护。在存储管理方面,新增了分区表空间的功能,可以更加灵活地对数据库进行管理。 二、Oracle 11.14版本的全新系统架构 1. 分布式架构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单一的数据库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架构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Oracle 11.14版本采用了分布式架构,可以实现多个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处理,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 2. 高可用性架构 企业对于数据库的高可用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数据库升级过程中,高可用性已经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Oracle 11.14版本采用了高可用性架构,可以实现快速故障转移和自动切换,确保企业数据库的高可用性和稳定性。 3. 大数据架构 Oracle 11.14版本还引入了大数据架构,可以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处理。在大数据时代,企业的数据量增长非常快,传统的数据库已经无法存储和处理这些数据。因此,Oracle 11.14版本的大数据架构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三、如何升级Oracle到11.14版本? 1.备份 在升级之前,必须对整个数据库进行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2.确定升级计划 在确定升级计划时,需要考虑到数据库的大小、版本、硬件配置等因素,以确保升级顺利进行。 3.升级 在升级过程中,需要按照Oracle提供的升级脚本进行操作,这一过程比较复杂,并需要一定的技术功底。因此,建议企业选择专业的IT服务公司来完成升级。 综上所述,Oracle升级到11.14版本后,带来了全新的系统架构,包括分布式架构、高可用性架构和大数据架构。这些新的架构将帮助企业提高数据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企业在进行升级时,需要注意备份数据库、制定详细的升级计划,并选择专业的IT服务公司进行操作,以确保升级顺利进行。
基于Oracle的主主复制技术 在分布式系统中,实现数据的实时同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Oracle引入了主主复制技术。 主主复制技术可以使两个或多个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保持实时同步。每个数据库在本地运行,同时也将数据复制到其它数据库中。这样,所有数据库都包含相同的数据,且每个数据库对数据的更新都可以实时传递到其它数据库。这样就可以实现数据的高可用性和负载均衡。 下面将介绍一个基于Oracle数据库实现主主复制的方法。 需要在两个数据库之间建立db link,以便两个数据库之间可以相互通信。可以通过以下SQL命令在其中一个数据库中建立db link: CREATE DATABASE LINK [链接名] CONNECT TO [用户名] IDENTIFIED BY [密码] USING ‘[TNS别名]’ 其中,链接名是链接的名称,用户名和密码是用于连接目标数据库的用户名和密码,TNS别名是目标数据库的别名。 然后,在两个数据库中都创建一个同名的同义词。同义词的定义应该指向本地的表,并且应该包含db link的名称,以便Oracle知道在查询时应该寻找哪个数据库。可以通过以下SQL命令创建同义词: CREATE PUBLIC DATABASE LINK [链接名] CONNECT TO [用户名] IDENTIFIED BY [密码] USING ‘[TNS别名]’ 在以上命令中,链接名、用户名、密码和TNS别名与创建db link时相同。 现在可以在两个数据库中的任何一个中执行查询,并通过同义词引用另一个数据库中的表。Oracle将自动通过db link实现数据的同步。 以下是一个示例查询,它从一个表中获取数据,并通过同义词引用另一个数据库中的表: SELECT a.column1, b.column2 FROM table1@db1 a, table1@db2 b WHERE a.column1 = b.column1 在这个查询中,table1是每个数据库中的表。”@db1″和”@db2″引用同名的同义词,但它们指向不同的数据库。 这个查询将返回两个数据库中相同的数据,并将结果组合在一起。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Oracle数据库之间的主主复制,使数据保持实时同步。这种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负载均衡。 总结 本文介绍了基于Oracle数据库的主主复制技术。通过建立db link和同义词,可以使两个或多个数据库之间实现数据的实时同步。这种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负载均衡。
Oracle主从同步解决方案简介 在企业级应用中,Oracle数据库常常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复杂的应用场景中,许多部门或系统需要同时连接Oracle数据库,对其进行读写操作。由于数据量庞大,即使是最先进的硬件设备也难以解决高并发的数据读写需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企业采用了主从同步技术,即将数据同步到多个服务器上,实现数据的快速读取。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Oracle主从同步技术以及其实现的解决方案。 一、Oracle主从同步的基本原理 Oracle主从同步技术通过主服务器和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同步技术,实现数据在多台服务器之间自动同步。主服务器和从服务器之间串行复制重新规范数据,以便这些从服务器可以通过自身的数据库系统访问这些数据。这种数据结构被称为“副本集”,它们提供了一种较高的可用性和易于维护的解决方案。 在Oracle主从同步技术中,我们需要指定一个主服务器和一个或多个从服务器。主服务器将所有的数据写入其本地数据库中,随后负责将数据实时同步到从服务器上。从服务器也拥有自己的本地数据库,但是他的写入操作是关闭的,只能接受主服务器的数据导入。 二、Oracle主从同步技术的优势 1.提高读写并发性:主从同步技术的实现,可以解决高并发下读写操作的问题,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与可用性。 2.提高应用的容错性:通过多台服务器对数据的存储和复制,即使出现一台服务器崩溃,其它服务器仍然可以保证可用性。 3.提升系统读取性能:可以使读取操作在多台服务器上进行,读取速度更快,不会因为一台服务器的负荷过大而影响读取操作。 三、Oracle主从同步的具体实现 Oracle主从同步技术的具体实现,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1.Oracle Streams Oracle Streams是一项Oracle Corporation在11gR2版本后引入的流复制技术。它基于Oracle的内部模块Capture and Apply,能在不影响源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捕获源系统的变更,并将其应用于目标系统。 2.Oracle Data Guard Data Guard是Oracle数据库的一项高可用性解决方案,通过主备库实现自动容错和自动故障转移,此外,还可以实现主库的物理和逻辑副本的动态切换。 3.Oracle GoldenGate Oracle GoldenGate是一项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的数据复制解决方案,它可以将任何广泛使用的数据库和简单数据轻松地移植到目标数据库。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Oracle主从同步技术虽然可以提高应用的性能和可用性,但是也需要投入较多的硬件资源和人力资源,来管理和维护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只有在充分考虑到实际需求的情况下,才能为企业级应用系统制定精准的数据库解决方案。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Oracle主从同步代码实现的例子: 1.在主服务器中创建流复制策略 BEGIN DBMS_STREAMS_ADM.SET_UP_STREAM(IN_SOURCE_DATABASE_NAME=>’Primary’, IN_SOURCE_SCHEMA=>’Test’, IN_TABLE_NAME=>’TestTable’, IN_DESTINATION_DATABASE_NAME=>’Secondary’); END; 2.在从服务器中创建流复制目标 BEGIN DBMS_STREAMS_ADM.ADD_TABLE_RULES(IN_SOURCE_OBJECT_NAME=>’TestTable’, IN_SOURCE_SCHEMA=>’Test’, IN_STREAMS_NAME=>’STREAMS_QUE’, IN_SOURCE_DATABASE_NAME=>’Primary’, IN_DESTINATION_DATABASE_NAME=>’Secondary’); END; 3.启动复制实例并等待同步完成 DECLARE l_startup BOOLEAN; BEGIN l_startup := DBMS_STREAMS_ADM.MNTN_STREAMS_QUEUE(IN_DESTINATION_DATABASE_NAME=>’Secondary’, IN_APPLY_NAME=>’STREAMS_APPLY_SERVER’); DBMS_OUTPUT.PUT_LINE(l_startup); END; 以上代码只是简单的示例,实际的Oracle主从同步技术需要更多的代码实现和配置设置,以及相应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配备,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级应用系统的高效、稳定、可靠运行。
Oracle数据库内存结构及其包含内容 Oracle数据库内存结构可以被分为三个主要部分:SGA、PGA和系统进程。SGA是共享的内存区域,它包含了许多数据库实例共享的信息。PGA是用于每个用户进程的私有内存区域,他包含了数据库实例分配给单个用户的信息。系统进程在数据库实例启动时创建并存在于整个生命周期中,为数据库提供管理和监视服务。 SGA(System Global Area) SGA是Oracle实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所有用户进程可以共享的数据和控制信息。不同SGA结构的作用如下: – Buffer Cache: 用于存放数据块,根据实例的配置和地方性能来决定大小。 – Shared Pool: 存放共享SQL和PL/SQL语句的共享内存区域,包括共享游标区域、库缓存区域、共享连接区域和共享服务器连接区域。 – Large Pool: 用于管理数据库管理程序(如备份/恢复操作)的大块内存。 – Java Pool: 用于存放处理JAVA的程序暂存的内存。 – Streams Pool: 存放Streams操作所需的共享内存区域,主要用于数据复制和同步操作。 – PGA_AGGREGATE_TARGET: 用于控制PGA(进程工作区) size 的自动大小调整。 PGA(Program Global Area) PGA是进程专有的内存,包括当前用户进程的参数、变量和堆栈等。如果用户进程是Oracle实例的进程,每个进程都将有一个特定的PGA,用于维护进程自身的工作区域。PGA_AGGREGATE_TARGET参数可用于确定服务器进程收到的总PGA的数量。 系统进程 Oracle实例需要一些系统级别的进程提供服务和管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系统进程: – PMON: 处理实例故障、内存分配和释放、进程清理和重启等任务。 – SMON: 处理实例维护任务,如断电恢复、数据坏块恢复、回滚段的收缩和清理等。 – DBWn: 数据写入到磁盘,通常配置多少就有多少个。 – LGWR: 处理日志文件写入。 – CKPT: 这个进程会将当前SCN记录在control-file,当数据库实例crash后恢复快速。 – RECO: 处理分布式事务的恢复。 总结 在Oracle数据库中,SGA、PGA和系统进程是三个主要的内存结构。SGA提供对所有用户进程共享的数据和控制信息的访问,PGA为每个进程提供一个私有的工作区域,而系统进程则提供服务和管理。了解这些结构以及它们的作用可以帮助Oracle数据库管理员更好地管理Oracle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