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篇文章

标签:服务器发展历史探析:从大型机到云计算 (关于服务器发展历史)

服务器发展历史探析:从大型机到云计算 (关于服务器发展历史)

服务器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其发展历程相对于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来说更为清晰。从大型机到云计算,从早期的系统依次独立到目前的整合运营系统,服务器在每一个发展时期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接下来,本文将对服务器从大型机到云计算发展历程进行深入探析。 1. 大型机时代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是大型机时代。在这个时期,服务器是一种大型机器,体量庞大,拥有垂直扩展能力,此时候的服务器只能为少数用户提供服务。 在大型机时代,服务器性能较差,运行速度慢,且存储空间有限。服务器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运行程序代码,处理数据,以及为用户提供数据存储和检索服务。此外,由于数据处理过程需要手动实现,而且大多数操作系统都是基于终端的,所以用户使用服务器需有一定的计算机技能才能上手使用。 2. 分布式服务器时代 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布式服务器成为一种新的服务器模型。在这个时期,通过将多个服务器整合并联,实现服务器间的数据交换和任务分配。 这个时期,服务器能够满足更多的用户需求,用户可以借助分布式服务器的优良性能实现不同的计算任务。 分布式服务器的出现,意味着系统成为了一个整体,提供了更高可用性,也为数据存储和处理提供更大的空间。但是,它也有自己的不足,例如系统管理复杂,对硬件的要求较高。 3. 网络化时代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企业开始利用网络资源规划自己的生产流程,形成了不同的分工协作方式,这个时期的服务器不仅能够实现对大规模数据的实时访问,而且还能够方便地共享和传输数据。 在网络化时代,服务器的架构逐渐发展成为集群式和负载均衡式服务,多种技术逐渐应用于服务器上,如虚拟化和争用安全机制,用户依托高性能服务器可以进行多元化的数据应用。 但是,此时期服务器架构仍然存在前期研发成本高、维护难度大与技术监控难等问题,有时会出现瓶颈,需要对架构进行整改或重构。 4. 云计算时代 21世纪初,云计算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服务器发展的一个又一次跃迁,这是一个平台架构的时代,服务器已经从单机型向大规模云基础设施转型。 在这个时代中,服务器相对于以往的架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能够提供更加高效、安全和可靠的服务,同时可以方便用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服务器的资源占用来提高成本效益。在这样的背景下,云计算逐渐成为了企业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服务器作为核心计算设备之一,其发展历史也经历了多次跃迁。从大型机到分布式服务器,再到接下来的网络化时代和云计算时代,每个阶段都对于服务器的性能和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云计算的兴起,未来服务器将继续向小型、高性能、易管理的方向发展,简化以往复杂的架构模式,让更多的企业和客户获得高质量的数据服务。 相关问题拓展阅读: 因特网的发展史 因特网的发展史 Internet的历史和发展 Internet最早来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建立的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从60年代开始,ARPA就开始向美国国内大学的计算机系和一些私人有限公司提供经费,以促进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网络的研究。1968年,ARPA为ARPAnet网络项目立项,这个项目基于这样一种主导思想:网络必须能够经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工作,一旦发生战争,当网络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击而失去工作能力时,网络的其它部分应当能够维持正常通信。最初,ARPAnet主要用于军事研究目的,它有五大特点: ⑴支持资源共享手弊野; ⑵采用分布式控制技术; ⑶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⑷使用通信控制处理机; ⑸采用分层的网络通信协议。 1972年,ARPAnet在首届计算机后台通信国际会议上首次与公众见面,并验证了分组交换技术的可行性,由此,ARPAnet成为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 ARPAnet在技术上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TCP/IP协议簇的开发和使用。1980年,ARPA投资把TCP/IP加进UNIX(BSD4.1版本)的内核中,在BSD4.2版本以后,TCP/IP协议即成为UNIX操作系统的标准通信模块。1982年,Internet由ARPAnet,MILNET等几个计算机网络合并而成,作为Internet的早期骨干网,ARPAnet试验并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较好地解决了异种机网络互联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问题。 1983年,ARPAnet分裂为两部分:ARPAnet和纯军事用的MILNET。该年1月,ARPA把TCP/IP协议作为ARPAnet的标准协议,其后,人们称呼这个以ARPAnet为主干网的网际互联网为Internet,TCP/IP协议簇便在Internet中进行研究,试验,并改进成为使用方便,效率极好的协议簇。 与此同时,局域网和其它广域网的产生和蓬勃发展对Internet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建立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网NSFnet,1986年,NSF建立起了六大超级计算机中心,为了使全国的科学家、工程师能够共享这些超级计算机设施,NSF建立了自己的基于TCP/IP协议簇的计算机网络NSFnet。NSF在全国建立了按地区划分的计算机广域网,并将这些地区网络和超级计算中心相联,最后将各超级计算中心互联起来。地区网的构成一般是由一批在地理上局限于某一地域,在管理上隶属于某一机构或在经济上有共同利益的用户的计算机互联而成,连接各地区网上主通信结点计算机的高速数据专线构成了NSFnet的主干网,这样,当一个用户的计算机与某一地区相联以后,它除了可以使用任一超级计算中心的设施,可以同网上任一用户通信,还可以获得网络提供的大量信息和数据。这一成功使得NSFnet于1990年6月彻底取代了ARPAnet而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 NSFnet对Internet的更大贡献是使Internet向全社会开放,而不象以前那样仅仅借计算机研究人员、职员和承包商使用。然而,随着网上通信量的迅猛增长,NSF不得不采用更新的网络技术来适应发展的需要。1990年9月,由Merit、IBM和MCI公司联合建立了一个非赢利性的组织——先进网络和科学公司ANS(Advanced Network&Science,Inc)。ANS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全美范围的T3级主干网,它能以45Mb/s的速率传送数据,相当于每秒传送1400页文本信息。到1991年底,NSFnet的全部主干网都已同ANS提供的T3级主干网相通。 1969年12月,卜液当ARPAnet最初建成时只有四个结点,到1972年3月也仅仅只有23个结点,直到1977年3月总共只有111个结点。但毕喊是近十年来,随着社会科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大发展,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们对信息的意识,对开发和使用信息资源的重视越来越加强,这些都强烈了ARPAnet和以后发展成的NSFnet的发展,使联入这两个网络的主机和用户数目急剧增加,1988年,由NSFnet连接的计算机数就猛增到56000台,此后每年更以2到3倍的惊人速度向前发展,1994年,Internet上的主机数目达到了320万台,连接了世界上的35000个计算机网络。现在,Internet上已经拥有5000多万个用户,每月仍以10-15%的数目向前增长,专家预测,到1998年,Internet 上的用户将突破1亿,到2023年,全世界将有100多万个网络,1亿台主机和超过10亿的用户。今天的Internet已不再是计算机人员和军事部门进行科研的领域,而是变成了一个开发和使用信息资源的覆盖全球的信息海洋。在Internet 上,按从事的业务分类包括了广告公司,航空公司,农业生产公司,艺术,导航设备,书店,化工,通信,计算机,咨询,娱乐,财贸,各类商店,旅馆等等100多类,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一个信息社会的缩影。 1995年,Internet开始大规模应用在商业领域。当年,美国Internet业务的总营收额为10亿美元,预计1996年将会达到18亿美元。提供联机服务的供应商也从原先象America Online和ProdigyService这样的计算机公司发展到象AT&T、MCI、Pacific Bell等通信运营公司也参加进来。 由于商业应用产生的巨大需求,从调制解调器到诸如 Web服务器和浏览器的Internet 应用市场都分外红火。 在Internet蓬勃发展的同时,其本身随着用户的需求的转移也发生着产品结构上的变化。1994年,所有的Internet软件几乎全是TCP/IP协议保,那时人们需要的是能兼容TCP/IP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如今Internet重心已转向具体的应用,象利用WWW来做广告或进行联机贸易。Web是Internet上增长最快的应用,其用户已从1994年的不到400万激增至1995年的1000万。Web站的数目1995年到三万个。 ● Internet的规模 Internet已成为目前规模更大的国际性计算机网络。今天,Internet已连接60,000多个网络,正式连接86个国家,电子信箱能通达150多个国家,有480多万台主机通过它连接在一起,用户有2500多万,每天的信息流量达到万亿比特(terrabyte)以上,每月的电子信件突破10亿封。 同时,Internet的应用业渗透到了各个领域,从学术研究到股票交易、从学校教育到娱乐游戏、从联机信息检索到在线居家购物等,都有长足的进步。据统计,目前在Internet的域名分布中,.com–即商业所占比例更大,为41%;.edu–(科教)已退居二线,占有30%分额。去年在Internet的成长中,商企界的成长占了其中的75%。 ● Internet的未来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Internet市场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其应用将涵盖从办公室共享信息到市场营销、服务等广泛领域。另外,Internet带来的电子贸易正改变着现今商业活动的传统模式,其提供的方便而广泛的互连必将对未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影响。 然而Internet也有其固有的缺点,入网络无整体规划和设计,网络拓补结构不清晰以及容错及可靠性能的缺乏,而这些对于商业领域的不少应用是至关重要的。安全性问题是困扰Internet用户发展的另一主要因素。虽然现在已有不少的方案和协议来确保Internet网上的联机商业交易的可靠进行,但真正适用并将主宰市场的技术和产品目前尚不明确。另外,Internet是一个无中心的网络。所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Internet的发展,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Internet才能更好的发展。   互 联 网 发 展 史   1、什么是Internet?   Internet是计算机交互网络的简称,又称网间网。它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亩顷橡将全世界上不同地理位置的功能相对独立的数以千万计的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通信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数据通信网。   2、Internet的起源和发展   Internet的最早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Defenc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由此,ARPAnet成为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   从六十年代起,由ARPA提供经费,联合计算机公司和大学共同研制而发展起来的ARPAnet网络。最初,ARPAnet主要是用于军事研究目的,它主要是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网络必须经受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的工作,一旦发生战争,当网络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击而失去工作能力时,网络的其他部分应能维持正常的通信工作。ARPAnet在技术上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TCP/IP协议簇的开发和利用。作为Internet的早期骨干网,ARPAnet的试验并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较好地解决了异种机网络互联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问题。   1983年,ARPAnet分裂为两部分,ARPAnet和纯军事用的MILNET。同时,局域网和广域网迅旁的产生和逢勃发展对Internet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A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建立的NSFnet。NSF在全美国建立了按地区划分的计算机广域网并将这些地区网络和超级计算机中心互联起来。NFSnet于1990年6月彻底取代了ARPAnet而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   NSFnet对Internet的更大贡献是使Internet向全社会开放,而不象以前的那样仅供计算机研究人员和机构使用。1990年9月,由Merit,IBM和MCI公司联合建立了一个非盈利的组织―先进网络科学公司ANS(Advanced Network &Science Inc.)。ANS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全美范围的T3级主干网,它能以45Mbps的速率传送数据。到1991年底,NSFnet的全部主干网都与ANS提供的T3级主干网相联通。   Internet的第二次飞跃归功于Internet的商业化,商业机构一踏入Internet这一陌生世界,很快发现了它在通信、资料检索、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于是世界各地的无数企业纷纷涌入Internet,带来了Internet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飞跃。   3、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及现状   关于中国公用数据通信网 我国已建立了四大公用数据通信网,为我国Internet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通信网(ChinaPAC)。该网于1993年9月开通,1996年底已覆盖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和一部分发达地区的乡镇,与世界23个国家和地区的44个数据网互联。   (2)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DDN)。该网于1994年开通,1996年底覆盖到3000个县级以上的城市和乡镇。我国的四大互联网的骨干大部分都是采用ChinaDDN。   (3)中国公用帧中继网(ChinaFRN)。该网已在我国的8大区的省会城市设立了节点,向社会提供高速数据和多媒体通信。   (4)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该网于1995年与Internet互联,物理节点覆盖30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个城市,业务范围覆盖所有通达的地区。1998年7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骨干网二期工程开始启动。二期工程将八个大区间的主干带宽扩充至155M,并且将八个大区的节点路由器全部换成千兆位路由器。   2023年下半年,中国电信利用n*10Gbps DWDM和千兆位路由器技术,对ChinaNet进行了大规模扩容。目乎宴前,ChinaNet网络节点间的路由中继由155M提升到2.5Gbps,提速16倍,到2023年底ChinaNet国内总带宽已达800Gbps,到2023年3月份国际出口总带宽突破3Gbps。   关于中国Internet的发展阶段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大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之一阶段为1986.6-1993.3是研究试验阶段(E-mail Only)   在此期间中国一些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开始研究Internet联网技术,并开展了科研课题和科技合作工作。这个阶段的网络应用仅限于小范围内的电子邮件服务,而且仅为少数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提供电子邮件服务。发展经历如下: : Dial up (Terminal) : X.25 (1989.11: CNPAC,1993.9: CHINAPAC)   1993.3 : Leased Line(DECnet) (Email Only)   第二阶段为1994.4至1996年,是起步阶段(Full Function Connection)   1994年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进入互联网,实现和Internet的TCP/IP连接,从而开通了Internet全功能服务。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互联网的国家。之后,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个互联网络项目在全国范围相继启动,互联网开始进入公众生活,并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96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已达20万,利用互联网开展的业务与应用逐步增多。   第三阶段从1997年至今,是快速增长阶段。   国内互联网用户数97年以后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增长到今天,上网用户已超过2023万。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23年6月30日,我国共有上网计算机约1002万台,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163万台,拨号上网计算机:839万台,上网用户约2650万人,其中专线上网的用户人数为454万,拨号上网的用户人数为1793万,同时使用专线与拨号的用户人数为403万。除计算机外同时使用其它设备(移动终端、信息家电)上网的用户人数为107万。CN下注册的域名128362个,WWW站点242739个,国际出口带宽3257Mbps。   详情可参考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中国Internet发展大事记》。 中国目前有十家具有独立国际出入口线路的商用性互联网骨干单位,还有面向教育、科技、经贸等领域的非营利性互联网骨干单位。现在有600多家网络接入服务提供商(ISP),其中跨省经营的有200家左右。...

技术分享